廉政时评

用好“三镜”思维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

发布时间:2022-03-07 作者:曾荣樟 文章来源: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: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、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,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,弘扬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,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,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目标任务落实。知所从来,方明所去。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扛起政治监督重大政治责任,在行动上见真章、求实效,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
  用“显微镜”思维放大问题,做到防微杜渐。生活上不拘小节,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,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,一条烟、一盒茶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,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可能侵蚀着党员干部思想防线。用显微镜思维放大问题就是要善于把细小问题、腐败现象无限放大,做到举一反三,查“病灶”治“未病”。要以警示教育为手段,帮助党员领导干部构筑思想“防火墙”,始终保持清醒头脑,以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时时事事处处保持高度戒心,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,深化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推动完善纠治“四风”长效机制。

  用“望远镜”思维判断问题,做到执纪为民。毛泽东同志指出:“我们的眼力不够,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。”用望远镜思维判断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维护全局利益、长远利益、根本利益;就是要立足自身职责定位,找准切入点,和人民以“心”换“心”,推动监督落地,做实做细政治监督,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持续完善“信、访、电、网”受理体系,创新形式深入群众,通过让群众“出题”、部门“答题”,加大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的“听诊”力度,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。加强对群众反映问题线索的办理和处理,通过发函督办、当面交办、实地督查、挂牌督办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,推动党中央的政策红利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。

  用“三棱镜”思维检视问题,做到实效实干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检视问题要防止大而化之、隔靴搔痒,避重就轻、避实就虚。”用三棱镜思维检视问题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,搞清搞懂问题的时段性、因果性、多面性等“单色光”的同时,防止把重点问题淹没在一般问题中,把思想问题淹没在事务问题中。要做深做细做实日常监督,精准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综合运用听取工作汇报、个别提醒谈话、列席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,让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成为常态,推动形成监督与接受监督的浓厚氛围,不断提高监督质效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推动形成决策科学、执行顺畅、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,努力实现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、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,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生态,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  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,我们要始终坚持以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”科学论断为准绳,用好“三镜”思维,从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入手,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监督,一体推进“三不”机制,优化基层治理,铲除可能滋生腐败的土壤,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。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